top of page

【人力資源專家解讀】強積金對沖取消對香港中小企勞資關係的深遠影響

  • alexliu63
  • 6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2025年5月1日,香港正式取消強積金(MPF)對沖安排,這是本港勞工保障制度的重要轉捩點。作為一間擁有30年經驗的人力資源公司,本公司將從勞資雙方利益、職場生態變化及中小企應對策略三大角度,深入剖析這項政策對香港中小企的深遠影響,並分享如何透過專業人力資源管理,協助企業化解挑戰,穩健發展。


什麼是強積金對沖?政策變革背景

強積金對沖安排指的是,僱主可用其為僱員繳納的強制性強積金供款累算權益,抵銷遣散費(SP)及長期服務金(LSP)的支付義務。換言之,當僱主需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時,可扣減已繳納的強積金部分,從而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。

自2000年強積金制度推行以來,這項安排一直存在,但因削弱員工退休保障,備受勞工團體批評。為保障員工退休權益,香港政府於2025年5月1日正式取消此安排(參考12)

取消對沖後,僱主不得使用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累算權益抵銷自2025年5月1日(稱為「轉制日」)起的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,但轉制日前的權益仍可繼續對沖(參考12)


勞資雙方利益衝突:誰受益,誰承擔壓力?

員工的受益

取消對沖後,員工的強積金累積不會被用作抵銷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,帶來以下好處:

  • 退休儲蓄得以完整保留,退休生活更有保障。

  • 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將全額支付,保障員工權益更公平。

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指出,取消對沖有助鞏固強積金制度,壯大工作人口退休儲備,意義重大(參考3)


僱主的挑戰

對中小企而言,取消對沖帶來的最大挑戰是:

  • 成本顯著增加: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需全額支付,無法再用強積金抵銷,企業現金流壓力加大。

  • 財務規劃複雜化:須重新預留更多資金應付遣散費用,影響財務健康。

  • 人力資源政策需更新:勞動合同、員工手冊及內部流程須調整以符合法規。

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政府已設立為期25年的資助計劃,提供逾330億元資助,協助僱主分擔新增遣散費及長服金支出,並強調不擔心會引發裁員潮 (參考456)


職場生態變化:中小企用工策略的轉型

取消對沖後,中小企的用工環境將出現以下變化:

  • 短期合約及彈性用工增加:為降低長期遣散費用風險,企業可能傾向聘用短期或合約員工。

  • 外判及臨時工趨勢上升:部分工作將外判,減少直接僱用人數,降低遣散成本。

  • 薪酬福利結構調整:重新設計薪酬福利方案,平衡員工保障與成本控制。

  • 加強勞資溝通與管理:建立更有效溝通渠道,減少勞資糾紛。

這些變化對中小企人力資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,也為專業人力資源服務帶來需求增長。


中小企如何化解挑戰?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角色

1. 精準計算與合規管理

企業需更新薪酬系統,準確計算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,並分清「轉制日」前後的服務年資,確保合規。勞工處提供「計得掂」計算工具,協助僱主準確計算 (參考75)

2. 制定財務預備計劃

建議企業根據新規定,預留足夠資金應對遣散費用,並善用政府25年資助計劃,減輕短期財務壓力(參考15)

3. 優化人力資源策略

  • 彈性用工安排:合理運用兼職、合約工及外判,降低長期負擔。

  • 員工關係管理:建立良好溝通機制,減少勞資糾紛。

  • 福利設計創新:結合非金錢福利提升員工滿意度,減輕薪酬壓力。

4. 專業諮詢與培訓

透過專業人力資源公司提供政策解讀、合規培訓及勞資關係調解服務,協助中小企順利過渡新制度,提升管理效率。


結語:迎接變革,穩健發展

取消強積金對沖是香港勞工保障的重要進步,員工退休權益獲得更好保障,但中小企面臨更大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挑戰。企業必須積極調整策略,善用政府補貼及專業人力資源服務,化解成本壓力,穩健經營。

作為擁有20年經驗的人力資源專家,我們公司致力為中小企提供全方位人力資源解決方案,從合規計算、薪酬設計到勞資關係管理,助您在政策變革中把握機遇,打造穩定高效團隊。


參考及相關政府資源連結

 
 
bottom of page